A-A+

罗宾·威廉姆斯:他比烟花寂寞

2014年08月12日 娱乐新闻 暂无评论 阅读 330 views 次
Share

罗宾·威廉姆斯:他比烟花寂寞

 
罗宾·威廉姆斯,在台上台下都是令人无法抗拒的表演艺术家。

罗宾·威廉姆斯,在台上台下都是令人无法抗拒的表演艺术家。

Gary Settle

几年前,在戛纳电影节的某个派对上,我正倚着栏杆看烟花,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或者说至少十几个声音,聊着疯疯癫癫的流行文化、性与政治,夹杂着笑话和胡言乱语,点缀在海边烟花的砰然巨响之间。

没必要转过身去:那些声音不是在直接对我说话,它们也不可能属于别人,只可能属于罗宾·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他正在即兴表演独白,和地中海的天空里展开的焰火一样精彩纷呈。如今我已无法回想起细节,但你大概可以想像他的口音和语调,如同连串喷射的火焰——大男人的口音、叽叽喳喳的女孩口音、法国口音、西班牙口音、非裔美国人口音、人类的声音、动物与异形的声音——不时还有一个清醒的声音,评论着实时描述彩色火药在空中爆炸这种行为有多么荒谬。

几乎没有人会尝试和烟花抢戏,而且大概只有罗宾·威廉姆斯才能胜出。我怀疑根本没有人邀请他为这一小群心醉神迷的观众做这场即席表演和现场评说,也说不清这是否出于一时的灵感抑或冲动。或许这根本没什么区别。不管有没有人希望他表演,又或许不管他自己是否愿意,他就这样上场了。

星期一他的死讯传来时,我的震惊部分来自于他竟然已经表演了那么久——无时无刻地表演、不断重新自我塑造、持续性的在场。在Twitter上,哀悼者们回忆第一次注意他时的影片。有些人是通过《阿拉丁》(Aladdin)认识他,有些人则是通过《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或《窈窕奶爸》(Mrs. Doubtfire)。我比他们都早,是通过《默克与明蒂》(Mork and Mindy)电视剧和一张名叫《现实——一个重要的概念》(Reality — What a Concept)的专辑,它令八年级的我兴奋不已。

回想起来,威廉姆斯显然是世上最有爆发力、最令人全神贯注、最令人震惊的语言喜剧大师。能快过他的语速的只有他的思想,他可以把许多荒诞的东西自由自在地联系到一起。1979年,珍妮特·马斯林(Janet Maslin)曾经报道过他的单人喜剧秀,列举了他一连串的即兴小段子,从对雅克·库斯托(Jacques Cousteau)的印象,到“喜剧迪斯科圣殿里的传教士”,再到小杜鲁门·卡波特(Truman Capote Jr.)在“明星幼儿园里”(不管它到底是什么东西)。“他表演《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上的《根》(Roots)浓缩本,”马斯林写道,“一共持续了15秒。他即兴表演了一出莎士比亚式的史诗,是关于三里岛核事件的,他一个人饰演所有角色,包括爱因斯坦的鬼魂。”(20年后,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人工智能》(A.I.)里,他再现了类似的东西)。

威廉姆斯因《早安,越南》、《死亡诗社》等电影中的角色而获得奥斯卡提名。

 

在舞台上,威廉姆斯的速度让他可以一边检验观众的反应,一边还能在匆忙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方向。《进入我的脑子》(Come Inside My Mind)是他一个两分半钟的疯狂绝活,他在其中一边解释,一边表演——“我很棒!我疯狂地即兴表演!不,你没有,你是个傻瓜!无非就是屎尿屁,什么内容也没有!”如果说他通常是一边表演,一边自省地评价自己的表演,那么他的评论通常不是顽皮的,而是真诚的。作为演员,他有时可以放低身段,表现得甜蜜可人——或许他经常这样做——但是作为娱乐者,他的真正人格中掺杂了需索与慷慨、聪慧与善良,它们格外富于魅力,通常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动人心弦。

演完电视剧《默克与明蒂》之后(他还曾在《拉里·桑德斯秀》(The Larry Sanders Show),乃至最近的《路易不容易》(Louie)等电视节目中亮相),他经常饰演狡黠、悲伤或令人惊讶的角色,都是不同版本的他自己,这样的罗宾·威廉姆斯们,有的是我们从童年起就熟悉和喜爱的,是我们习以为常,或者有点厌倦的娱乐者。他那些令人难忘的电影角色有着人格的变化——那些疯狂的、健谈的、形体会发生改变的诙谐角色,比如《阿拉丁》里的灯神,以及《早安越南》(Good Morning Vietnam)里反抗权威的电台节目主持人、《渔王》(The Fisher King)里的帕里,甚至还有令人震惊的“窈窕奶爸”。

当然,它们是角色中的角色,而威廉姆斯最精彩的那些严肃电影角色——或许我们应该说不那么傻乎乎的角色,因为他的角色中总是带着一丝戏谑意味——也都有着类似的双重性。看着他带着诚挚所做的那些表演,你忍不住会注意到角色中蕴含的那种生机和顽皮,它们被约束着,你忍不住会想,它们什么时候会爆发出来,会怎样爆发出来,或者会不会爆发出来。你完全清楚他的本事,这令他的自控显得更加精彩。有时你会觉得他自己知道这一点,能装得一丝不苟,满脸沉重,装出理性的谈吐,这还让他觉得挺乐在其中的。

在电影里,他也可以和其他演员一样安静、冷酷、克制地呈现出这一面,传递出热情、嘈杂与疯狂——就像《鸟笼》(The Birdcage)里的内森·连恩(Nathan Lane)、《无语问苍天》(Awakenings)里的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Niro)和《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里的马特·达蒙(Matt Damon)。他是个超凡出众、训练有素的个性演员,同时也是一个令人无法抗拒,无法忘怀的人,他的声音——或者说他许许多多的声音——许多人只要听到过一次,就永远不会忘记。

悼文2014年08月13日
罗宾·威廉姆斯,在台上台下都是令人无法抗拒的表演艺术家。

罗宾·威廉姆斯,在台上台下都是令人无法抗拒的表演艺术家。

Gary Settle

几年前,在戛纳电影节的某个派对上,我正倚着栏杆看烟花,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或者说至少十几个声音,聊着疯疯癫癫的流行文化、性与政治,夹杂着笑话和胡言乱语,点缀在海边烟花的砰然巨响之间。

没必要转过身去:那些声音不是在直接对我说话,它们也不可能属于别人,只可能属于罗宾·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他正在即兴表演独白,和地中海的天空里展开的焰火一样精彩纷呈。如今我已无法回想起细节,但你大概可以想像他的口音和语调,如同连串喷射的火焰——大男人的口音、叽叽喳喳的女孩口音、法国口音、西班牙口音、非裔美国人口音、人类的声音、动物与异形的声音——不时还有一个清醒的声音,评论着实时描述彩色火药在空中爆炸这种行为有多么荒谬。

几乎没有人会尝试和烟花抢戏,而且大概只有罗宾·威廉姆斯才能胜出。我怀疑根本没有人邀请他为这一小群心醉神迷的观众做这场即席表演和现场评说,也说不清这是否出于一时的灵感抑或冲动。或许这根本没什么区别。不管有没有人希望他表演,又或许不管他自己是否愿意,他就这样上场了。

星期一他的死讯传来时,我的震惊部分来自于他竟然已经表演了那么久——无时无刻地表演、不断重新自我塑造、持续性的在场。在Twitter上,哀悼者们回忆第一次注意他时的影片。有些人是通过《阿拉丁》(Aladdin)认识他,有些人则是通过《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或《窈窕奶爸》(Mrs. Doubtfire)。我比他们都早,是通过《默克与明蒂》(Mork and Mindy)电视剧和一张名叫《现实——一个重要的概念》(Reality — What a Concept)的专辑,它令八年级的我兴奋不已。

回想起来,威廉姆斯显然是世上最有爆发力、最令人全神贯注、最令人震惊的语言喜剧大师。能快过他的语速的只有他的思想,他可以把许多荒诞的东西自由自在地联系到一起。1979年,珍妮特·马斯林(Janet Maslin)曾经报道过他的单人喜剧秀,列举了他一连串的即兴小段子,从对雅克·库斯托(Jacques Cousteau)的印象,到“喜剧迪斯科圣殿里的传教士”,再到小杜鲁门·卡波特(Truman Capote Jr.)在“明星幼儿园里”(不管它到底是什么东西)。“他表演《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上的《根》(Roots)浓缩本,”马斯林写道,“一共持续了15秒。他即兴表演了一出莎士比亚式的史诗,是关于三里岛核事件的,他一个人饰演所有角色,包括爱因斯坦的鬼魂。”(20年后,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人工智能》(A.I.)里,他再现了类似的东西)。

威廉姆斯因《早安,越南》、《死亡诗社》等电影中的角色而获得奥斯卡提名。

 

在舞台上,威廉姆斯的速度让他可以一边检验观众的反应,一边还能在匆忙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方向。《进入我的脑子》(Come Inside My Mind)是他一个两分半钟的疯狂绝活,他在其中一边解释,一边表演——“我很棒!我疯狂地即兴表演!不,你没有,你是个傻瓜!无非就是屎尿屁,什么内容也没有!”如果说他通常是一边表演,一边自省地评价自己的表演,那么他的评论通常不是顽皮的,而是真诚的。作为演员,他有时可以放低身段,表现得甜蜜可人——或许他经常这样做——但是作为娱乐者,他的真正人格中掺杂了需索与慷慨、聪慧与善良,它们格外富于魅力,通常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动人心弦。

演完电视剧《默克与明蒂》之后(他还曾在《拉里·桑德斯秀》(The Larry Sanders Show),乃至最近的《路易不容易》(Louie)等电视节目中亮相),他经常饰演狡黠、悲伤或令人惊讶的角色,都是不同版本的他自己,这样的罗宾·威廉姆斯们,有的是我们从童年起就熟悉和喜爱的,是我们习以为常,或者有点厌倦的娱乐者。他那些令人难忘的电影角色有着人格的变化——那些疯狂的、健谈的、形体会发生改变的诙谐角色,比如《阿拉丁》里的灯神,以及《早安越南》(Good Morning Vietnam)里反抗权威的电台节目主持人、《渔王》(The Fisher King)里的帕里,甚至还有令人震惊的“窈窕奶爸”。

当然,它们是角色中的角色,而威廉姆斯最精彩的那些严肃电影角色——或许我们应该说不那么傻乎乎的角色,因为他的角色中总是带着一丝戏谑意味——也都有着类似的双重性。看着他带着诚挚所做的那些表演,你忍不住会注意到角色中蕴含的那种生机和顽皮,它们被约束着,你忍不住会想,它们什么时候会爆发出来,会怎样爆发出来,或者会不会爆发出来。你完全清楚他的本事,这令他的自控显得更加精彩。有时你会觉得他自己知道这一点,能装得一丝不苟,满脸沉重,装出理性的谈吐,这还让他觉得挺乐在其中的。

在电影里,他也可以和其他演员一样安静、冷酷、克制地呈现出这一面,传递出热情、嘈杂与疯狂——就像《鸟笼》(The Birdcage)里的内森·连恩(Nathan Lane)、《无语问苍天》(Awakenings)里的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Niro)和《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里的马特·达蒙(Matt Damon)。他是个超凡出众、训练有素的个性演员,同时也是一个令人无法抗拒,无法忘怀的人,他的声音——或者说他许许多多的声音——许多人只要听到过一次,就永远不会忘记。

Share

Comments

comments

标签: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