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新宁铁路遗存见证当年华侨的“中国梦”

2014年02月11日 社会万象 暂无评论 阅读 394 views 次
Share

新宁铁路遗存见证当年华侨的“中国梦”

在新宁铁路的终点站台山市斗山镇,树立着一尊陈宜禧的塑像,并陈列了一个火车头,以此纪念他的成就。Alan Chi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新宁铁路的终点站台山市斗山镇,树立着一尊陈宜禧的塑像,并陈列了一个火车头,以此纪念他

江门——中国南方的北街火车站,在过去几十年里都没有火车经过。不久前一个冬日的早晨,这里唯一的活动是一群建筑专业的学生在忙着画素描。

这座火车站是一栋两层的建筑,砖混结构,窗户上装着彩色的玻璃。大厅里的售票处围着金属栏杆,背后的墙上贴着一份列车时刻表。那个时代共产党还没有掌权。从这座车站到三合镇,头等座要花一块银元,二等座七角。

这座车站是新宁铁路最令人瞩目的遗存。这条铁路是一位旅居海外的华商在20世纪初期,帮助自己的家乡台山追求现代化的宏大尝试。广东省的台山是水稻种植区,许多华人移民都来自那里。今天的中国有了备受追捧的高速铁路,而新宁铁路堪称先驱,它还是中国最早的私营铁路之一。这条铁路的建成,完全仰赖一个坚持着强国梦想的个人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他就是陈宜禧。在旅居美国的40年里,陈宜禧主要通过在西雅图承接铁路项目的劳务,累积了大量财富。他为新宁铁路筹措的资金主要来自美国华人。

江门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的刘进教授说道,“台山的农民前往美国和加拿大谋生并修建铁路,我感觉这段故事很引人入胜。”今年46岁的刘进坐在他的办公室里,一边向外国访客展示这条铁路股票的扫描图片,一边说,“他们就这样学到了技术,也赚到了钱,之后又回到家乡,用这些钱和技术,为家乡的现代化做贡献。”

像刘进这样的学者记叙了新宁铁路的兴衰,从而更好地理解当时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力量,以及海外华人所起的作用。

在台山地区,人们对陈宜禧和他的工程,或者说他的中国梦进行了纪念。在台山市的一座步行广场,矗立着一座陈宜禧的塑像。新宁铁路南端的终点站斗山树立着另一尊塑像,主广场上还停放着一台黑色的火车头。一天下午,一个家庭的五六位成员正摆好姿势在那里照相。

来自旧金山的31岁的机械师陈荣(Wing Chan,音译)正在这个地区探亲。他说,“我对他并没有什么了解。他把自己所有的收入都拿出来造了火车。”

陈宜禧祖籍的村子距离斗山有10分钟车程。在那里,曾属于他的一栋欧式大宅旁竖立着一座标牌,颂扬他的成就。位于江门的华侨华人博物馆也做了大规模的展览,介绍新宁铁路。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的教授徐元音(Madeline Y. Hsu)在《梦金山、梦家乡》(Dreaming of Gold, Dreaming of Home)一书中写道,有理由说,在被称作“侨刊”的杂志的评价中,“距离取得华侨英雄的地位最为接近的人物,就是陈宜禧。”徐元音的书中探讨了跨国迁徙和华南的中国人,其中有一章专门讲述陈宜禧。

她写道,“这位富有的西雅图商人、劳务承包商兼铁路工程师构想了一个计划,要把台山从务农的停滞状态中解救出来,将它转变为繁荣的商业重镇,并且他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这一构想。”

陈宜禧最初通过亲戚的关系移居美国是在1862年左右,当时他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他学会了英语,也学了工程课程,最终成立了一家公司,为铁路建设项目提供劳工,成为了西雅图商界的中坚。

1895年,中国在战争中败给日本后签订了一份条约,使列强取得了中国铁路的控制权。许多国人都在担心,中国会被外国瓜分,而这一事件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步。一些华侨回到家乡,努力帮助中国的建设,其中一条途径就是兴建私营的铁路线。

陈宜禧就做出了这样的尝试。不过他并不是第一人,在他之前,另一名旅居海外的华商也尝试过建设私营铁路线,但以失败告终。

陈宜禧的目标是先建设一条从台山城向北通向江门的铁路,然后乘客可以在那里乘船往来香港。最终,铁路线向南延伸到了台山的沿海区域,进而接入了延伸到东南亚和欧洲的广阔的交通网络。

徐元音写道,陈宜禧和另一个台山人在海外努力集资,筹措了270万美元资金用于第一阶段的工程,其中有三分之二来自美国华人。

工程建设始于1906年左右。由于官员和村民们都提出了反对,所以铁路的线路也被迫多次弯折。牛湾河也是一个不小的地理障碍,陈宜禧只得从香港买来一艘渡船,运送列车车厢过河。

第一期工程在1909年竣工,从南面的斗山延伸到紧邻台山北部边界的公益。从公益到江门的第二期工程于两年后竣工。1917年,陈宜禧又新建了一条主干线,将台山城与白沙相连。这些铁路线总长137公里,约合85英里。

这家铁路公司遭遇了种种财务上的问题,如运营成本高企、官员不断勒索。而且,由于该地区并未工业化,在台山地区运输制造业产品的市场也并没有多大。

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认为,陈宜禧的计划有潜力,允许他在铜鼓开辟商埠,那里也计划成为交通网络的一座终点站。但是由于腐败横行,这项计划未能实现。陈宜禧在1928年辞世,壮志未酬。

“在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这条铁路都会成为利润丰厚的商业中心,”刘进说,“但当时的中国局面混乱,粉碎了陈宜禧的梦想。”

日本在1938年10月攻陷广州后,民国官员下令拆毁铁路,以防日军使用。当地一名老妇人还记得,自己帮助拆毁,得到了几袋大米的酬劳。

光辉的成就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只是这记忆正在逐渐消失。今年84岁的陈华嘉(音译)回忆道,他的父亲当年乘火车从三合到台山城为餐馆进货时,年幼的他也曾随着父亲走过这条线路。陈华嘉还记得这条铁路的其他用途。

“日本人开始用飞机轰炸时,有一次爆炸的地方很近,我们落荒而逃,躲到了台山附近的铁路桥下面,”他说。“当时很吓人,爆炸声很响。我们能听到炸弹声,也能听到机枪响。”

Share

Comments

comments

标签: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