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网络时代,“约会”变得廉价和随意

2014年09月03日 单身男女交友 暂无评论 阅读 427 views 次
Share

网络时代,“约会”变得廉价和随意

 
丹妮斯·海威特说“一起出来玩”已经取代了约会。

丹妮斯·海威特说“一起出来玩”已经取代了约会。

Jennifer S. Altm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或许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是在OkCupid(一个交友及约会社交网站)上认识的。不过当那个深色眼睛、发型凌乱得很有美感的音乐人邀请珊妮·席尔维尔(Shani Silver)周五晚上去“约会”时,作为费城一个社交媒体和博客经营者的她所期待的,至少是两个人单独喝一杯。

“到晚上10点,我还没他的消息,”30岁的席尔维尔说,当时她还穿上了她最喜欢的黑色紧身牛仔裤。终于,到了10点30分,他发来了一条短信。“嘿,我在‘酒吧厨房’(Pub & Kitchen),想来见个面喝一杯什么的吗?”他写道,然后又补充说:“我正和大学的一帮朋友们在这里呢。”

彻底没了兴致的她马上回复了一条短信,礼貌地拒绝了。不过后来回想起来,她或许本可以调整一下她的期望。“‘约会’(date)这个词几乎应该从字典中删掉了,”席尔维尔说。“约会文化已经演化成了一轮轮短信往来,每一条都需要有冷战特务级别的解码技巧才能破解。”

“它比约会低一格,又比普通的举手击掌高一格,”她补充道。在一家新开的浪漫的小餐馆吃顿饭?别想了。这个年头20多岁的女生们能在最后一分钟收到一条叫她们一起来玩的短信,就算走运的了。在所谓的“勾搭文化”(hookup culture)中长大的千禧一代——也就是那些现在开始考虑稳定下来的人——正在颠覆着传统的求爱法则。

晚餐与电影似乎已经是和拨轮式电话一样过时的事物,取而代之的,是人们通过手机短信、Facebook帖子、即时消息工具和其他“非正式约会”的形式来“约会”,令这一代人对于怎样才能找到男朋友或女朋友感到困惑。

珊妮·席尔维尔说“约会”这个词几乎应该从字典中删掉了。

珊妮·席尔维尔说“约会”这个词几乎应该从字典中删掉了。

Mark Makela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新式约会就是‘一起出来玩’,”曼哈顿24岁的助理电视制片人丹妮斯·海威特(Denise Hewett)这样说。她正在筹备一个节目,就是关于这种令人沮丧的新恋爱方式的。就像一个男性朋友最近告诉她的那样:“我不喜欢约女孩子上街。我喜欢让她们加入我本来就在做的事情,比如参加一个活动或者看一场演唱会。”

要找证据,最信手拈来的就是《都市女孩》(Girls),这是HBO电视台给20多岁的都市人提供的文化风向标。里面的主角们确定恋爱关系的方式哪怕用10年前的标准衡量,都称不上是求爱。在星期天播出的第二季第一集中,上一季通过彩信互发裸照确定恋爱关系的汉娜(Hannah,莉娜·杜汉姆[Lena Dunham]饰)和亚当(Adam,亚当·德利弗[Adam Driver]饰)躺在床上争论,作为对方的“主要厮混对象”,是否构成了事实上的约会。

这部剧中的演员们在现实生活中似乎做得也没好多少,你可以从去年秋天佐莎·马梅特(Zosia Mamet,在剧中饰演失身之后仍假装处女的索珊娜[Shoshanna])在曼哈顿东村乔酒吧一场慈善活动上的演讲中判断出来。24岁的马梅特为“万物皆空”的约会文化而悲叹,她回忆起了以前碰到的一个男朋友,他对于约会的理解就是在酒店房间里懒洋洋地躺着,在她的身上来一次“全面考察”,然后还试图让她的父亲、剧作家大卫·马梅特(David Mamet)买单,这些都是《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一篇报道中的说法。

还是怪罪在年轻人中兴起的“勾搭文化”吧。对这种文化已多有记载,它以“随性而为、无需负责”(且常以酒精为动力)的逢场作戏为典型特征。如今的很多学生从来没有经历过传统约会,唐娜·弗雷塔斯(Donna Freitas)这样说道。她在波士顿大学和霍夫斯特拉大学教授宗教和性别研究,并且即将出版一本新书:《性爱的终结:勾搭文化如何让一代人不快乐、性生活落空且对亲密关系无所适从》(The End of Sex: How Hookup Culture is Leaving a Generation Unhappy, Sexually Unfulfilled, and Confused About Intimacy)。

Peter Arkle

 

勾搭对于大学生来说或许还说得过去,不过之后当他们开始要过成年人的生活时,又会怎样呢?问题在于“如今的年轻人不知道如何去摆脱勾搭文化”,弗雷塔斯说。在对学生进行的访问中,许多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对于传统约会的基本法则一无所知。“他们在寻思,‘如果你喜欢某个人,你要怎样走上前去搭讪?你会说什么?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措辞?’”弗雷塔斯说。

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20多岁的人之间的“约会”仍与大学里的勾搭相似,只不过是少了学生宿舍。25岁的琳赛(Lindsay)是曼哈顿的一名网络营销经理。她回顾了最近的一次非正式约会,其“优雅”程度堪比一次倒立喝啤酒比赛。(为了避免令她在业界出丑,这里并不提及她的姓氏。)

当时她在威廉斯堡的一家夜店里和一个保安眉目传情了一整晚之后,保安邀请她和她的朋友们去他家里喝威士忌、吃快食通心粉加奶酪。她答应之后,他就剽悍地将她扛到了肩膀上,并“把我扛到了家里,我的女朋友们和他的弟兄们都跟着来了,然后我们就伴着MGMT乐队和砰砰声乐队的混音版乐曲在那个小小的公寓里跳舞。”

当晚她就在那公寓里过夜了,由此开始了一个逢周末就一起厮混的循环,无一例外地总是在周四晚上先收到他的一条短信,说:“嘿,宝贝儿,你这周末要干什么呢?”(在四个月之后,这一切就自然死亡了。)

恋爱专家们指出,科技也是颠覆传统约会文化的另一个因素。

传统的求爱模式——拿起电话邀请某个人出来约会——是需要勇气、策略性计划并且放下相当程度的自负的(在电话中,被拒绝是令人刺痛的事)。而短信、电邮、Twitter或者“技术控”们所说的其他形式的“非实时沟通”则不然。在非正式约会的语境中,对于个人魅力的需求要低很多;它更像是往水里扔一根鱼杆线,然后期望有人上钩。

“我见过男人们宁愿花更多精力在Netflix的即时消息上找一部电影看,也不愿编一条通顺的信息约一位女士上街,”新泽西州穆尔斯敦34岁的作家兼博客写手安娜·戈德法布(Anna Goldfarb)说。一种典型讨人嫌的问法就是在最后一刻才临时说:“今晚有什么好玩的吗?”但还有更讨人厌的,那就是随便发一条“嘿”或者“干嘛呢”。

“他觉得我在干嘛呢?”她说,“我要去我的朋友家里喝便宜的白葡萄酒并且被强迫看几集《舞蹈妈妈》(Dance Moms)。”

已经得到主流认可的约会网站服务,更助长了这种过分随意的方式,因为它大大地增加了潜在约会对象的数量。面前有永无止境的单身对象名单可供选择,很多人会感觉到某种叫做“FOMO(fear of missing out,即‘害怕错过’)”的观念,于是他们便选择了“闪约”的做法——在大量求爱者当中迅速地走一圈。

这也意味着,求爱者们需要让约会保持廉价和随意。还想有一顿美妙的晚餐?你能有一杯喝的就算走运了。

“这就像是网上的工作申请,你能同时以很多人为对象——就像一堆投向镖靶的飞镖,最后总有一个会扎在上面,”曼哈顿一名26岁的品牌专员乔舒亚·斯凯(Joshua Sky)如是说。这描述的正是许多20多岁的单身人士们的心态。群发邮件的方式使得“为降低成本把第一次约会安排在酒吧或者咖啡馆”成为了必然,他补充说,“因为你只想在一个会让你得到更多回报的对象身上投资。”

如果说约会网站加速了这股风潮的话,那它也从中得到了好处。诸如“Grouper”这样的新型服务网站做的不仅是婚配,而更多的是集体约会,将两对朋友约在一起不拘礼节地喝一杯。

而“The Gaggle”则是一个约会评价和指导网站,帮助年轻女性去驾驭该网站创始人所谓的“后约会”(post-dating)时代,它主张的就是“非正式约会”,包括“集体非正式约会”和“网络非正式约会”。该网站的创始人杰茜卡·玛萨(Jessica Massa)和丽贝卡·维甘德(Rebecca Wiegand)说,在一个“求爱形式”正在被迅速再定义的世界里,女士们必须认识到,带有调情意味的Twitter互动,或者在公司垒球比赛中的眉目传情,都是发展浪漫情缘的合理契机。

“一旦女士们开始将这种模棱两可的场合也视为发展爱情的机会时,”玛萨小姐说,“她们就真正地开始觉得,自己的感情生活比起以前只是通过排了多少个‘约会’来评判自己的时候,要有趣和生机勃勃得多。”

被网络武装起来的单身人士们之所以认为传统约会已经过时,还有另一个原因。如果第一次约会的目的,是要了解一个人的背景、教育程度、政治立场和文化品味的话,那么谷歌和Facebook已经把这些给解决了。

“这年头,我们全都是网络人肉追踪的博士级人士,”2005年《勾搭手册》(The Hookup Handbook)一书的作者安德烈·拉文塔尔(Andrea Lavinthal)说,“网络搜索让第一次约会感觉不那么必要了,因为它(网络搜索)制造了一种虚假的亲近感。你以为你知道了一切重要的东西,而实际上,你所知道的无非是他们会看《国土安全》(Homeland)而已。”

千禧一代所面对的飘忽不定的经济前景,也帮助破坏了旧有的正式约会礼节。面对挥之不去的经济衰退,萧条的就业市场,还有山一样的学生贷款债务,很多年轻人——尤其是“男人经济衰退”的受害者们——根本负担不起在一个不知道会不会擦出火花的人身上投资一顿大餐或者一场演出。

最近出版的《男人的末日》(The End of Men)的作者汉娜·罗辛(Hanna Rosin)说,使这个问题更加复杂的是两性之间经济支柱身份的变化,近年的一些研究已经反映出了这一点。

波士顿一家市场调查机构里奇咨询公司(Reach Advisors)一份广为流传的研究发现,在这个国家的很多大城市当中,年轻、单身、无子女女士的中间收入要高于男士(尽管该公司的总裁詹姆士·钟[James Chung]说,男人仍然占据着收入最高的工作)。这也许是下面这种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如今在周六晚上走进西村新开的最火的小酒馆,你会时常看见五个衣着光鲜的年轻女士一起吃饭——离得最近的男人是男服务生。女士收入与男士持平或者更高,打乱了旧有的以男性为主导的约会模式。

“或许现在还是有男人照顾女人的观念,但我们的意识形态是和经济现实相一致的,”罗辛说。作为一个男人,你或许可以“说服自己说,约会已经过时了,那是父权时代的遗风,因为你没钱请女人去餐厅吃饭”。

当下的很多年轻男性,在正式约会方面没有经验,并且觉得有必要对这样的过程多少带点讽刺的态度——“‘约会’是有双引号的”——因为他们“担心以传统的方式约会可能会冒犯女人”,罗辛说。

“这年头很难准确读懂女人的心思,”她补充说,“比如说,你不知道不问她的意见就选一瓶酒到底是会满足她对传统恋爱模式的渴望,还是会让她觉得你粗鲁而且大男子主义。”

确实,太早表现得太正式可能会传达出一个信息,表示一个男人已经准备好要认真对待这段关系了,而这是20多岁的男人很少能准备好的,洛杉矶的电视编剧莱克斯·埃德尼斯(Lex Edness)这样说。

“很多20多岁的男人不愿意带女孩去法式餐厅,或者给她们买首饰,因为这些做法似乎是在暗示‘最终,我们是会结婚的’,”27岁的埃德尼斯说。在紧张的经济形势下,人人都在埋头创业,大部分男人至少在30到35岁以前,是不可能立定心思建立一个家庭的。

“于是在一个平等的游戏场合或者轻松的约会中去邂逅一些人要容易得多,”他说,“风险也更低。”

然而,即使在这个对于性别角色的矛盾心理已经根深蒂固的时代,一些女士仍能让旧有的约会传统得以存活,因为她们拒绝接受任何低于这种规格的待遇。

旧金山的科技产业创业人雪莉儿·杨(Cheryl Yeoh)说,她最近进行了很多场正式的约会——看戏剧,去精致的餐厅等。一个求爱者甚至送她红玫瑰。对她来说,旧传统之所以不死,就是因为她拒绝接受任何低于这个标准的待遇。她通常会拒绝去任何一个没有提前一周约定好的约会,那样对方才会有一定程度的筹备。

“如果他真的想要你,”29岁的杨小姐说,“他就得多费些工夫。”

Share

Comments

comments

标签: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