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老街区迎来中国新移民
布鲁克林老街区迎来中国新移民
快到下午5点时,一群群微笑的小朋友蹦蹦跳跳地下了楼,来自中国的祖父母气喘吁吁地跟在后面。
很快,孩子们的父母也到了。结束了邮政员、警察、餐馆老板和金融分析师一天的工作,父母显得有些疲惫。他们带着刚学习完数学、中文和西班牙语的孩子,钻进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然后开车回家。
- 查看大图
Nicole Bengiveno/The New York Times
75岁的李琼(音)在布鲁克林本森赫斯特86街的一个蔬菜水果商店里。
这是一所名为IP Kids的“蒙特梭利学校”(Montessori school)前,三代人之间互动的场面。该校三年前开业,地处本森赫斯特和格雷夫森德的交汇处——布鲁克林长期以来的一个移民中心。这里一度是意大利居民区,在其典型店铺L&B Spumoni Gardens餐饮店的附近,高架铁轨的下方,纽约正在再次发生变化。
中国移民现在已是纽约第二大“外国出生移民”群体,并将很快超越位居第一的多米尼加。中国移民正在改变纽约的居民区,影响范围远远超过了他们的传统聚居区。
在纽约,没有哪个地方的华裔人口高速增长现象比布鲁克林更加明显。
日落公园是布鲁克林的第一个唐人街,第八大道的人行道上挤满了新来日落公园的人。本森赫斯特是布鲁克林第二个唐人街,这里第86街的杂货店数目激增,而移民也一直在向东南方向扩张,直到海边。湾岭、市镇公园,康尼岛、戴克高地、格雷夫森德、哈姆克雷斯特和海军公园都是欧洲移民长期聚居的居民区,而新来的中国移民在这些地方建立了小型唐人街。
“基本上就像是滚雪球,”亨特学院(Hunter College)研究移民和亚裔美国人的教授邝治中(Peter Kwong)说。“一旦你在某个方向起了个头,人们往往就会从那里开始蔓延,他们沿着地铁线越走越远。”
纽约2013年一份市政报告提供的最新移民数据显示,本森赫斯特是中国出生的居民人数最多的社区,有31658人,比法拉盛、皇后区和日落公园的相关人口还略多一些。
新的工薪阶层移民涌向了日落公园,他们主要来自福建省,讲普通话,邝治中说,而布鲁克林东南部的居民往往来自中国东南部比较富裕的地区,主要是广东省,或者香港。
“我们这个社区本来就有很深的移民渊源,这是其演化的最新篇章,”来自布鲁克林的市议员马克·特里戈(Mark Treyger)说。他1982年生于本森赫斯特,父母均为前苏联移民。
特里戈说,这些人迁徙的原因和很多其他移民一样:更多空间、可以负担得起的房价、安全的社区,好学校。但是一些人说,他们迁徙是为了远离其他华裔,以便融入社会。
“为孩子和他们的教育着想,我们希望住的地方少一些华人,这样他们就可以融入社会。”77岁的李洪允(音)近日一个下午说。当时是在海洋大道的杰伊-哈拉马老人中心(Jay-Harama Senior Center)的地下室里,200多个老年移民正在热火朝天地打羽毛球和乒乓球,他们都讲粤语。
最近前往布鲁克林东南部时,从本森赫斯特到康尼岛,可到看到一些景象正在发生变化:密集的商业街中,出现了两条较小的店铺带:餐馆、幼儿园和课外辅导中心、超市、老年中心、珍珠奶茶店和药店。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一些引人瞩目的变化正在发生。2000年时,在外国出生的纽约华裔人口为26.2万人,到2013年达到35.3万人,增幅35%。同一时期,在外国出生的布鲁克林华裔人口从8.6万人增至12.8万人,增幅达49%。
今年53岁的萨姆·曾(Sam Tsang)自诩为“U大道的市长”,他说自己十几岁时从中国来到这里,之后就一直在哈姆克雷斯特居住。现在他经营从缅甸进口大米的业务,他妻子的雇主是市议员哈伊姆·M·多伊奇(Chaim M. Deutsch),其选区包括羊头湾。
曾先生像老朋友一样,和一家新开的中国面包店32岁的老板打招呼,也与一家开了10年,窗内挂着烤鸭的餐厅的厨师热情寒暄。面包店老板和餐厅厨师从曼哈顿的唐人街来到这里的原因类似:压力更少、竞争更小、房租更低。
“还有新鲜空气,”59岁的餐厅厨师蒂姆·郑(Tim Cheng)说。他为1818海鲜餐厅(1818 Seafood)工作。
社会服务机构布禄仑华人协会(Brooklyn Chinese-American Association)的创始人保罗·麦(Paul Mak)表示,新出现的华人聚集地挤满餐馆和店铺的可能性要小一些,因为住在这些社区的家庭,倾向于多存些钱,“这样下一代才能受益”。
“他们通常一周只出去吃一次点心,”他说。
在纽约,熟悉的情形再次上演,房地产推动着移民模式。麦先生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说广东话的移民来到曼哈顿的唐人街时,房屋需求巨大,以至于尽管当时的房租低至每月200美元(约合1200元人民币),移民仍会为了得到一个公寓而支付一笔高达5000美元的中介费。
随着唐人街逐渐饱和,更多已经定居的移民沿着地铁N线来到了日落公园(Sunset Park),由于布鲁克林沿海地带的就业机会减少,那里的公寓空了出来。华人在第八大道(Eighth Avenue)两旁开设了一些小公司,家人也搬到了附近的街区。在中国文化中,八是一个代表财富的吉利数字。
麦先生表示,到九十年代末时,该街区非常受欢迎,独户住宅的售价达到35万美元。很多卖家获得了大笔收益,并沿着地铁N线和D线搬向东南搬迁。
海洋公园(Marine Park)的房地产经纪人雷蒙德·陈(Raymond Chen)在20年前搬到了羊头湾,以15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套房子。如今,他帮助住在日落公园和本森赫斯特地区的中国家庭搬到羊头湾,寻找更大的房子。他表示,羊头湾和海洋公园的独户住宅的售价从50万美元到逾100万美元不等。
虽然本森赫斯特的主要商业带已被中国商人主导,但是格雷夫森德、哈姆克雷斯特和羊头湾仍然拥有各种各样的企业。不过亚洲商店的涌入是毋庸置疑的。
在格雷夫森德的U大道,1970年来自意大利的维托(Vito) 和比阿特丽斯·德尔庞特(Beatrice Del Ponte)在1980年开了一家维托面包房(Vito’s Bakery)。现在,维托面包房会把自己的面包,卖给街区靠里的越南餐厅Pho Hoai。这家越南餐厅会用这些面包来做越南三明治。
“附近的变化非常大,从我还是个小女孩起,我们就一直住在这里,”店主的女儿、36岁的西尔维娅妮·德尔庞特(Sylvianne Del Ponte)说。她在这里当收银员。“这里从犹太社区变成了爱尔兰社区和意大利社区,而且刚刚从俄罗斯社区,变成了华人和墨西哥社区。尽管它一直在变,已经搬走的人还是会回来。他们没有忘记U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