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今日头条”刺痛媒体产业

2014年06月11日 社会万象 暂无评论 阅读 24 次浏览 次
Share

“今日头条”刺痛媒体产业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积怨已久的矛盾,因为一家新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融资消息而再次发酵,最终演变成为一场争论。版权是争论的源头和焦点,同时也衍生了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应如何迎接技术创新的讨论。

6月4日,以聚合并推送新闻资讯为主要业务的移动应用“今日头条”宣布公司完成由红杉资本领投、新浪微博跟投的总计1亿美元的C轮融资。距离上次结束的B轮融资,这家创业还不足三年的年轻互联网企业,其估值已经从6000万美元陡升至如今的5亿美元。

6月5日,中国媒体《新京报》以报纸社论的形式,称今日头条的新闻转发功能未经授权,“在版权法领域是典型的侵权行为“。

在这篇社论中,《新京报》指出,今日头条的模式,是事先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归类、排行和大数据算法之后,得到“二次加工”的新闻。这种通过经营者自身行为展现新闻的方式,在版权法领域是典型的侵权行为,这早已是国内外版权司法实践中达成的共识。

此后,包括《新京报》在内,网易科技、大洋网以及21世纪网等媒体,都公开对今日头条发出谴责,其中谴责的焦点是其“转码优化”的内容处理方式——即用户点击文章标题后不进行跳转进入源头网页,而是在今日头条的网站页面呈现内容。

在此前的公开声明,以及6月6日北京的一场小型媒体沟通会上,今日头条创始人、31岁的张一鸣否认今日头条是一款新闻资讯聚合型应用,称自己并非违法的“新闻搬运工”,而是一款搜索推荐引擎类产品。而对于版权争议,他说今日头条所呈内容的确是“先抓取内容再谈合作”,直接跳转和进入转码页面的比例大约为7:3 ,“我们直接跳转例子中没有(法律风险),转码中会有争议。”他说。

“我们很受用户的欢迎,(用户数)上升非常快,现在就有问题了。我相信如果我们上升不快肯定不会有问题,或者不宣布融资的情况(就不会有问题),不然跟PC端、手机端的工具软件相比,比如有一些天气软件上也有链接是可以打开的,为什么不被关注呢?”张一鸣说话的声音不高,语速也不快,一个多小时的沟通中,这个1984年出生、身材清瘦的福建男生,面对记者反复追问各种细节试图找到其思维漏洞,他极少有情绪化的表达。不过,在采访开始前,张一鸣明确拒绝了《新京报》摄影记者要求拍摄视频的请求。这位记者随后便离开沟通会现场。

“因为有越来越多用户习惯从这儿出发,所以(外界)把传统媒体经营问题愤怒都转给我们,让我们成为一个替罪羊,或者出口气。”张一鸣觉得,今日头条引来的这场争端,其实是枪打出头鸟。

尽管今日头条试图通过官方声明以及接受媒体采访,希望可以重新对外解释清楚自己的业务属性,但是6月5日晚间,《新京报》再发声明称,无论是抓取呈现还是导流呈现,未经报社授权,均为侵权行为,报社将保留追求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今日头条上线于2012年8月,截止目前已经拥有1.2亿激活用户、4000万的月度活跃用户。 从最直接的用户体验层面来看,这是一款资讯聚合类的移动应用——不生产原创内容,而是聚拢互联网上新闻或资讯的产品,甚至很多人会把它与包括搜狐、网易等互联网门户网站所创办的新闻客户端类产品划归为同一类功能的产品。但这款应用最大的特色,在它可以通过抓取用户阅读行为的数据,通过一定的算法,分析出用户的阅读兴趣从而实现智能个性化推荐,简单来说,用户使用这款应用的次数越多,它就会越懂得你的阅读需要。在积累了足够的人气之后,现阶段,今日头条的收入模式主要是展示广告位的售卖。据国内媒体《创业家》报道称,目前这款应用虽然没有实现盈利,但单月广告收入已经突破1000万元。

而现行的媒体产业链中,主流门户网站与平面媒体业已形成的合作共识,是前者若在电脑网页端或手机客户端转载发布后者拥有版权的原创新闻内容,需要获得转载授权或支付一定费用。

然而今日头条至今没有为版权花过一分钱 。在6月6日的小型媒体沟通会上,张一鸣对外证实这一点。他说,今日头条的产品是链接互联网页面,所以“只跟网络媒体合作”,目前达成书面合作协议的已经超过百家网站,其中既有综合资讯门户,也有一些专业垂直社区,如知乎、雪球网、蚂蜂窝,此外还包括一些网络自媒体,如虎嗅和钛媒体。所有的授权都是免费的。之所以能免费换来授权,一方面是由于今日头条承诺其资讯链接将直接跳转回原始网页,从而为这些合作网站实现百分百导流,另外,每条新闻链接下方,还比较显著地露出了媒体名称,对这些网站也有一定的品牌推广效果。

张一鸣对于版权投入为零的表态很坦然,并不认为这不合理或不合法。他还说,那些没有实现网络化的依靠纸质作为内容传播渠道的媒体 “不在业务范围内”。换言之,在张一鸣看来,今日头条与平面媒体之间,不存在涉及版权授权的业务关系。

在张一鸣看来,今日头条不是一个新闻资讯聚合产品, 而是一款搜索引擎性质的工具类应用,在全网抓取和为用户推送的信息很广泛,并不仅仅包括传统新闻,也有很多内容是用户在社区类网站主动上传分享的经验和观点,搜索范围甚至还涉及淘宝的商品信息。张一鸣努力给出一个更易懂的类比,他说:“我们更像Google news,百度新闻、百度搜索、好123导航。”

然而在争议中,自媒体“小道消息”的创始人冯大辉则撰文指出,今日头条并不属于搜索引擎类产品,因为其通过爬虫技术进行内容抓取的行为,并不符合搜索类产品通常的做法。

对此,张一鸣进一步解释说,今日头条其实是一款兴趣推荐引擎——面对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用户登陆今日头条时,关联了微博账户信息,有了这项授权,今日头条可以通过读取用户个人微博帐号长期积累下的各种兴趣标签,分析出用户的阅读需要,以此为指令替用户在全网系统中搜索,然后把信息链接返还给用户。

“也有人说它是搜索的下一代,不需要主动输入,提前猜出你感兴趣的内容。我不想定义这个事情。“张一鸣在接受纽约时报中文网提问时说。

在张一鸣给出的这个定义中,他强调了“搜索”和“导航”这两个产品特征。

搜索类的产品,通常支持蜘蛛协议(Robots Exclusion Protocol),可在未经具体每一个网站授权的情况下,先在全网环境下自行抓取所需数据,供用户通过关键字搜索来实现对指定信息的查询。

网址导航类产品的特点,是按一定内容类目,聚合呈现众多的网站推广链接,方便浏览者访问。网址导航类产品在互联网业界和用户层面都并不陌生,很多中国的浏览器产品和搜索产品,如百度、腾讯、奇虎360,凭借入口级产品所汇聚的巨大流量,在网址导航领域赚得盆满钵满,很多互联网网站都愿意花钱从这些网址导航站点获得用户导流。

因此今日头条对于新闻链接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跳转回该新闻的原始链接,这意味着对其新闻原始发布网站形成直接导流。另一种是通过转码生成一个站内优化的阅读页。

“我们直接链接对方网站,不访问我们的服务器,他们可以加广告,我们都不限制。”张一鸣说。目前暂时没有争议,与之合作的人民网页面就是加入广告,而南都网在页面上加载了下载其南都新闻客户端App的链接。

转码的方式,意味着用户在今日头条页面上阅读资讯,这将不能为原始网站带去流量。今日头条所有的转码页面也有一个识别标志,就是在正文结尾处会有一行浅灰色的文字链接显示“已自动优化阅读,点击查看原文”。

之所以采用转码,张一鸣解释说,因为合作网站的新闻页面出现对手机适配不佳的情况,导致页面崩溃,转码是出于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考虑。但他表示,今日头条的原则,是尽可能从链接返回原页面,而非转码后的站内页面。目前有70%的资讯链接,实现了直接跳转。内容点击量最多的几个合作媒体,包括中新网、环球网、人民网、腾讯网以及新浪网都采取的是直接跳转的方式。

张一鸣也同意转码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所以会尽可能返回原页面,如果手机适配不好,需要转码,会与网站沟通。 “对此有争议可以第一时间提出,有争议转码的网站都可以找我们沟通,法律途径也可以,”他说。

张一鸣介绍,今日头条上线以来,只有五家网络媒体的投诉,经过沟通,其中有两家后来恢复了链接合作。他并未透露这五家媒体的名称。

争议核心方《新京报》否认与今日头条达成过合作意向。 “是我们先找到他们,双方有过接触和沟通,但我们从未同意合作,也没有签署过正式的法律授权文书。“《新京报》新媒体产品的一位相关负责人于6月6日上午在电话采访中告诉纽约时报中文网。这位负责人说,2013年9月《新京报》在发现今日头条在未事先沟通并获得正式法律授权的情况下,对其媒体官网上发布的内容进行抓取和转码显示,便联络了今日头条,双方确实有过沟通,但并未没有达成合作。出于公司内部接受采访的有关纪律规定,这位负责人要求匿名。

6月6日下午的媒体沟通会上,张一鸣对此给出不同说法:“之前有一些媒体要求我们不要转码,我们就不转了,后来要求我们适配。新京报网就是其中一家。” 张一鸣称双方在2013年11月的沟通中,《新京报》 曾提出要定制与今日头条适配的页面,还要求把报社的标识加入到今日头条的合作媒体中去。

对此,前述《新京报》接受采访人士对纽约时报中文网表示,由于其是今年初才接手相关业务,所以并不清楚彼时双方沟通的细节。

6月6日晚间,就在《新京报》的一纸声讨宣言发布不到24小时,腾讯网和搜狐网两大重要的新闻门户网站,先后正式通知今日头条终止双方的一切合作。 不过,纽约时报中文网发现,直到6月9日,今日头条的新闻导航列表中,依然可以看到搜狐网新闻的身影,而且文章内容还使用了转码方式展示。

张一鸣称,2013年8月与手机腾讯网签订了一年的书面合作协议。除了与腾讯网有一纸合约,今日头条与搜狐网和凤凰网,有邮件确认约定或口头约定。对于与腾讯网的合约,纽约时报中文网未能获得腾讯网的确认 。此外,新浪网作为今日头条的投资人,与之形成天然的合作关系。

张一鸣认为这种合作在商业上是一种双赢。以链接直接跳转这种合作模式的导流为例,张一鸣介绍说,目前导流成绩最高的,已经可以实现“单日一千万个用户数量(UV,即unique visitor),此外还有数家网站获得单日超过500万用户数量的有效导流。但他并没有说明这些网站的名称。

虽然面对版权争议,许多新闻门户网站与今日头条仍然进行着双方认可的合作。但对新闻门户网站而言,合作的商业转化效果目前无法作出有效评估。

一位凤凰网内部人士向纽约时报证实,据网站的手机端数据显示,通过与今日头条的合作确实获得了流量导入,但他无法对已形成的导流规模所意味的价值做出评价。

另一家与今日头条有合作的财经类门户网站的版权负责人则分析指出,现阶段接入今日头条的首要价值并非是流量导入,而是品牌曝光以及重要新闻的推荐位合作。这位负责人解释说,目前门户类网站自有手机端产品还未形成足够的用户规模,而今日头条是一款已经颇具人气的手机应用,借此平台可以达到一定的品牌推广效果。而针对移动端跳转可实现的导流价值,门户网站们目前甚至还没有拿出一个明确的监测标准。

“到底导过来什么才是有价值的,移动端产品跟网站产品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PC端我们会看中流量(PV,即page view)和用户数量,对于移动端,现在大家都还在摸索阶段,可能目前比较看中的是App的激活量。”这位财经类网站负责人说,从监测数据上看,从今日头条导入的用户数量不过“百十个”,对一家门户网站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此外,前述《新京报》新媒体产品负责人也介绍说,新京报网站在被今日头条实施内容抓取的前后,其流量没有太大变化,而根据该报未来的新媒体战略中,这位负责人认为网站只是很小一部分 。言下之意,《新京报》基于自己的战略转型,并不是非常看中其官网的流量价值,所以也就更看不出与今日头条合作的意义何在。

今日头条的操作手法,是否形成侵权,双方站在各自利益点,很难马上消磨之间的分歧。

而因为目前中国缺乏针对移动客户端聚合类产品侵权的判例,版权争议如进入法律流程,或将对未来类似案例有观照意义。

北京润文律师事务所的张岩律师指出,提供搜索、链接服务和论坛以及博客这类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是适用于避风港原则的,根据中国的法律、法规(与互联网传播内容版权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主要是《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现行规定,如果将今日头条看作一个提供链接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没有明确的条款来判定今日头条的产品属于侵权。

而有借鉴意义的是针对门户网站和传统纸媒之间的版权博弈,目前这类争议已经告一段落,达成了协商合作与利益共享的结果,但版权官司进行过程中,因为维权成本过高,并不利于传统媒体。张岩曾以律师身份参与过多起门户网站和传统纸媒的版权博弈,这些纷争多起源于网站未经授权发布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回顾那些经历,他总结说,这类官司传统媒体想要打赢并不难,因为侵权行为和法律关系都很明确 ,但打赢官司并不能帮助他们实现真正希望看到的局面。作为传统媒体,当然希望通过一场诉讼,可以永远终止网站未经授权的转载行为。但对于网站来说,其败诉成本在法院已有的判例中却很低,除了删除违法链接内容和赔礼道歉以外,其次就是赔偿经济损失,但按中国司法界已有的法院判例来看,一篇文章的损失额非常低,千字赔偿标准最多只有一两百元。

“如果一家网站持续出现侵犯著作权的行为,被十几家媒体或作者去告,连续几年都出现这种情况,或者它针对一个媒体持续侵权,那我们说,这算不算是一种恶意、故意的行为?对这种行为,那是不是可以通过刑事途径去处理?“张岩指出,目前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司法解释中已经有提出侵权达到一定程度的,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但这在文字、图片作品著作权相关的诉讼中没有被使用。

面对环境更为复杂的移动互联网,拥有内容版权的媒体,维权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大,“如果侵权人是某个自媒体,你甚至可能都没办法找到某一家自媒体实际运营者本人,” 张岩说。

除了版权争端,今日头条也引发了传统媒体面对新型互联网产品时的困境——传统媒体如何更加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与互联网世界。

从产品角度,今日头条被很多投资人看好。熟悉新媒人投资的互联网产业人士张大峰在接受纽约时报中文网采访时称今日头条是个好公司,他甚至认为5亿美金的估值水平并不高。张大峰说他曾经思考过参与今日头条最新一轮融资的可能性,但迅速飙涨的公司估值也引发估值门槛的骤然提升,投资的金额起步至少也是千级万美元,令张大峰所在的投资方最终望而却步。

“我们不能把它看成一个媒体,它后面有很多可能,它可以做垂直化搜索。只不过新闻是一个最广泛的能够吸引用户的途径。用户吸引住以后,就可以做更多的增值服务。”张大峰认为,时代在发展,市场的格局的变化,媒体生态圈会完成一次再造。

张一鸣在媒体沟通会中说,在当下媒体生态圈中,今日头条的角色是内容分发渠道,产品价值的体现也与电脑终端为主要呈现方式的门户网站时代不同,不再看到流量,而是看中“分发量”(一个有效的分发,就是指用户点击标题链接跳转进入内容页面的行为)。他预见在以互联网技术推进的媒体产业结构升级中,媒体的团队会发生变化,有相当领域的媒体组织会小型化,配以一个轻量及的发行团队,更专心地从事内容生产,行业的发行环节会更加集约化,剩下几个大的发行渠道。

“我们没有成为这么强大入口,但是有这个趋势。”6月6日,张一鸣在媒体沟通会上接受纽约时报中文提问时说,从各个角色的收入能力上说,从单家企业的维度来讲,最能挣钱的应该是分发平台,内容生产方的收入具有长尾性质,总量加起来未必是小数目,但散到单家媒体,绝对收入上特别大是有难度的。同时,张一鸣说,他觉得以后将不会存在平面媒体,所有的媒体都会接入互联网,而今日头条未来也不排除会与转型后的传统媒体达到付费授权的合作。

对于目前正苦寻转型的媒体产业来说,这也许不失为一种思路。但媒体产业能否利于互联网技术,顺利完成完成这一轮生死攸关的再造,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否有法律上或者是产业上的共识,可以确保整个产业生态圈的合法利益不会因为技术能力上的强势或弱势而受到侵犯 。

“随着媒体形式的变化,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提供服务的形式也在变化,特别是在移动端应用变得越来越普及的时候,对权利人的侵害在不断加大的时候,法律应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管理职能予以加强,其服务中所应承担的管理义务也应该加大。”张岩说。

Share

Comments

comments

标签: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