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清明上河图”走红网络 直击当今社会要害
“新清明上河图”走红网络
正方
“新清明上河图”
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新清明上河图”被曝光,并且一夜红遍网络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我们可以对这幅作品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是指责其刻意抹黑社会,却有些言过其实。
不管是“我爸是李刚”还是“城管打人”,亦或是“征爹求包养”,都并非是作者的杜撰和虚构,而是在我们这个社会真实发生过的事实。现在作者不过是出于艺术创作的需要,把这些事件集中到一幅摄影作品中了而已,但它们仍旧是现实的一种反映。
其实对于任何一件作品,每个受众都会根据自己的阅历和价值观获得不一样的感受,正如人们说的那样:一千个读者的眼里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对于“新清明上河图”引发争议也很正常,但不管争议多么激烈,“新清明上河图”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画,就是因为画作刻画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让现在的人们得以窥见几百年前古人的日常生活,社会百态。
而戴翔创作的这幅“新清明上河图”,反映的同样是现实生活,只不过它反映的不是古代,也不是未来,而是我们正在经历的当下而已。
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来看,“新清明上河图”当然无法和《清明上河图》相比,但是从对现实的反映来看,两者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甚至进一步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只有描绘、呈现,而戴翔的“新清明上河图”除了呈现,还加入了思考、批判的成分,无疑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反思。
从这个角度来说,“新清明上河图”既是一幅摄影作品,同时也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它照出了我们这个社会繁荣昌盛,活色生香的一面,同时也照出了这个社会需要完善、改进、修正的一面。
不管这是一幅画,一幅摄影作品,还是一部小说,一部电影,能够达到这样的艺术和现实效果,就足以值得称道,显得难得了。如果我们过于上纲上线,反而会让艺术创作者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敢再创作这种具有现实价值的作品。
反方
“新清明上河图”
让我们读出啥样的中国?
端详这幅惟妙惟肖的山寨版“新清明上河图”,不同的人注定会读出不同的中国。有人认为,这是艺术,却是对现实社会的直接投射。也有人认为,“新清明上河图”是拼揍社会“黑暗面”。
当今虽有“城管打人”等社会负面景象,但进步美好的事物更是举不胜举。以个别、局部的丑陋抹杀社会全面的美好,这本身就不客观,是认知的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