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准备好迎接新生命──在美生娃经验谈

2014年11月17日 社会万象 暂无评论 阅读 38 次浏览 次
Share

准备好迎接新生命──在美生娃经验谈

 

今年刚刚22岁的杨女士马上要成为两个孩子的妈了。她麻利地把老大放在桌上给他换尿布,丈夫何先生和一堆新手爸妈站在一边目不转睛地看著。本报记者苏夏竹摄

    今年刚刚22岁的杨女士马上要成为两个孩子的妈了。她麻利地把老大放在桌上给他换尿布,丈夫何先生和一堆新手爸妈站在一边目不转睛地看著。本报记者苏夏竹摄

随著越来越多华人移民在美国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准妈妈往返在诊所间。和千里迢迢赴美生子的中国妈妈们不同,她们更多是像已经靠岸的船舶要抛下锚,在这里抚育下一代。抛开那些月子中心不谈,今天就来看看常规产科找医生、做产检和生孩子的故事,看看美国生孩子究竟有啥不同。

█本报记者苏夏竹图文报道

怎么找医生?

采访过程中,无论是孕妈妈还是医生自己,一致同意说这一行中口碑很重要。因为有别于其他专科医生,找产科医生通常都是已经生过的妈妈朋友介绍的最可靠。这就是今天要说的第一个话题了,怀孕了怎么找医生?

带著两岁小女儿的华人曹妈妈边吃边和记者聊开了:“第一个找医生,中国美国就大不一样哦。”相比中国国内看病就去大医院的概念,在美国看产科则有医院和私人专科诊所的选择。大多数美国人的选择都是选定一个产科医生后,从怀孕到生产都是固定看这一个医生,轻易不会更换。

不过曹妈妈也说了,抱著中国看病去医院的思维概念同样也是可以的,只是动身去医院前要先查看一下医院有没有门诊医生或者你要看的产科医生坐诊。医院除了公立医院外,还有私立医院,相对来说收费较高;非营利性医院,例如华埠的王嘉廉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就有说中文的产科、儿科和妇科医生坐诊;此外还有教会性质的半慈善性质医院、以及大学和医疗研究机构的附属医院。

刚刚来美不懂英文、又或者是没有医疗保险的华人,通常会去非营利的医疗中心,看病说自己精通的语言对大多数人来说太重要了。不然宝宝要注意什么,大人要注意什么,一个理解错误,就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了。除此以外,如果没有医疗保险,这类医疗中心还会帮助产妇申请政府补助。口碑在外,新移民自然接踵而至,因此人满为患,也颇叫人头痛。

儿子刚刚两个月的李妈妈则建议,如果父母双方英文还不错的话,最好还是就近看医生的好。就近不仅是医生自己所在的诊所,还要临近医生所签约的医院。因为最后生产就是在大医院了,最好开车十来分钟以内。如果距离太远,最后生产的时候出现问题就比较麻烦了。

知道了怎么找医生,怎么鉴别是不是好医生呢?

快人快语的李妈妈立刻回答说:“看好约不好约喽,排的满满的那医术还用说嘛?!”记者一听这个土办法倒是直观的很。不过拜同一原因所赐,这也让记者采访时频频碰壁。

但凡是有名气的医生,电话打过去都是诊所接线员温柔地说;“医生正在忙,一会帮你问一下哦。”可惜再打三四次都是同一个回答,再也没有回音。动用了几个关系,方才好容易约上一位华埠摆也街妇产科医生胡兆文。

说到好医生的标准,胡兆文医生笑著说:“医生的经验很重要,接生过的孩子越多,经历过好的坏的案例,才能更从容。”

他说,其实最重要的是看产妇自己,在和医生的接触过程中,是否感到放心和舒服。因为美国的医疗制度通常一个医生看到底,这样不仅使医生对病人十分了解,病人对医生也很信赖。李妈妈也说,找个脾气合得来的医生对于孕妇来说很重要,心情愉悦产生信任才有利于医疗和保健。

准妈妈们认真听讲座。本报记者苏夏竹摄
准妈妈们认真听讲座。本报记者苏夏竹摄

在美生产有何不同

而身为男医生从事这一行,是否难免会遇到尴尬场面的问题,他回答说,从业13年见证了无数宝宝降临、准妈妈升格的幸福时刻,这是他成为产科医生的动力。而胡兆文也算是子承父业,他的父亲胡英亲手创立了妇产科诊所。至于男女医生,当然要看孕妇的选择了,让她们舒服放心最为重要。

每个准妈妈都会有不同的怀孕症状,而在美国的很多医疗理念也和中国传统文化大相径庭。10日,在曼哈顿王嘉廉社区医疗中心就举办了一场“迎接新生宝宝的聚会”,让准妈妈们不仅有了再次会面医生的机会,更是在彼此之间交换心得。

王嘉廉社区医疗中心妇女健康部经理吴燕清说,文化的差异方方面面,从大到小,从怀孕到生产皆有不同。例如,很多华裔准妈妈一怀孕,全家从上到下都如临大敌,整天让准妈妈吃大补喝煲汤。实际上,注重营养的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吴燕清说,在美国生孩子,以在王嘉廉为例,除了看专科医生外,通常还会安排见营养师,了解每天需要摄入的营养,以及一些需要忌口的食品。

嫁了个中国汉子的美国姑娘美桦对此就深有体会,之前总以为怀孕之后就可以拿到“免死金牌”,不用管身材是否走样,大吃特吃。结果没想到每次例行检查都要量体重。要是一次体重超标,就会被医生一顿“责骂”,要她控制饮食。

不过宝宝出生时,她也由衷地感谢自己的医生,正是因为在正常的体重范围,加上医生嘱咐的适量运动,她才在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里,就顺利生产,大人孩子都健康。

在产检方面,首次检查时需要做的检查则包括:全面的身体检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阴道抹片检查、遗传病测试、性病检测等。而在随后通常为一个月左右的例行产检中,则还会有测量血压、测血糖、量腹围、听胎心音等项目。

在病房方面,曹妈妈说,同样和中国的中产阶级相比,美国的条件就好太多了。虽说曼哈顿寸土寸金,但是医院的条件都不错,病房一般也都会布置的和宾馆一样温馨。不过相比之下,记者曾前往过的新泽西Fort Lee医院真是令人惊叹了。

在新生婴儿楼层,到处都布置上了宝宝的漂亮照片以及对妈妈的鼓励话语。玻璃监控病房中,窗明几净,小婴儿们被放在透明的小床中,方便亲友探望。而产妇所在的病房更是又宽敞又明亮。无需找人拉关系,每个人都是单人病房,内带洗浴洗手间。电视、冰箱什么的不用说了,还为新手爸爸提供陪护床位。

 王嘉廉社区医疗中心举办的一场“迎接新生宝宝的聚会”。本报记者苏夏竹摄
王嘉廉社区医疗中心举办的一场“迎接新生宝宝的聚会”。本报记者苏夏竹摄

顺产还是剖腹产?

胡兆文医生说,在美国顺产的比例基本上在65%左右。在他的诊所,剖腹产的比例甚至还要再低一些。他说,如果宝宝发育正常、孕妇骨盆大小合适、身体状况良好,最好都选择顺产。因为如果剖腹产的话,对下一胎就会造成一定潜在危险。

参加王嘉廉社区医疗中心迎接新生宝宝聚会的刘妈妈说,她的表姐在中国国内也是快要生产。听她表姐说,很多身边的小姐妹本来打算顺产的,结果很高的比例最后都是剖腹产。刘妈妈认为,很多医生可能都被国内的医患纠纷搞怕了,生怕大人孩子一个出什么问题,就要被告,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一旦有一点危险,就直接拉去剖腹了。

对于准妈妈们担心的顺产疼痛问题,已经生过一个女儿的刘妈妈立刻说,无痛分娩真的不是很痛!她回忆说,生产前,她就和自己的产科医生沟通过,希望打无痛。到了临生产前,麻醉师就会在脊柱腰部打入麻药。打过麻药后,有一根细管子留在里面,外接药水。

医生随后会根据生产的情况,如果需要只要按一下开关,就会再有药水流入体内。而这并不妨碍准妈妈用力完成分娩。胡兆文医生说,因为用的麻药也有区别,有的只是缓解疼痛感,有的药水则会让肌肉无力。用药后,产妇意识仍然清醒,能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整个分娩过程。

他也特别说明,有非常详尽的研究证实,椎管内镇痛对产妇和胎儿是安全的。无痛分娩时用药剂量极低,因此进入母体血液、通过胎盘的机率微乎其微,对胎儿几乎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要不要坐月子?

说到坐月子,曹妈妈说了一件令她迄今难忘的故事。她说,生产时她自己的妈妈特地从中国飞来纽约照顾她。妈妈对坐月子有著非常严格的要求,例如不许她天天洗澡也不许看电视玩手机。对于年轻一代来说,这些禁忌简直条条致命。

因为不能看电视,再加上产后荷尔蒙失调,年轻的曹妈妈开始哭泣。吓得她妈妈赶紧打开电视,说“你看吧你看吧,别哭了,你这一哭,气血两亏,更对视力不好。”

随著华人孕妇多,纽约很多医院也因应华人的习惯做出改变。之前记者在下城医院、以色列医院采访新年宝宝时,都发现医院会给产妇准备特别的中餐,让她们吃得舒心。更别提幸运的新年宝宝还会拿到医院特别准备的大红包了,产妇还会随之升级到单人病房。

胡兆文医生对此则表示,中华习俗对坐月子非常的重视,虽然在西医中得不到支持,但他则认为应该在不影响健康的前提下,顺从产妇的心意。

美桦则说她的医生一定要求她要洗澡,因为医生说产妇抵抗力较弱,产后出汗多,如果没有及时清洁,增加细菌孳生的几率,进行哺乳喂养的时候也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

这个美国姑娘说到坐月子,还调皮地说了一个丈夫也不知道的故事。她说,刚生产完,不知道为什么她特别想吃冰淇淋,但中国丈夫早就跟她说了不能吃凉性的东西。于是,从护士那要来的冰淇淋,成了“优酪乳”,正大光明地被她吃了下去。而2天后出院,更是在家里喝上了大冰水。

中文咨询何处寻?

在王嘉廉社区医疗中心的迎接新生宝宝聚会上,围著最多人的桌子,就是教你怎么包尿布了。小小的一张桌子上,工作人员先是用婴儿模型给新手爸妈们做示范。

接著来自福建的杨妈妈索性直接抱上自己13个月大的儿子,给大家来了个现场真人示范。怎么拆、怎么擦、怎么包,叫新手爸妈们看得目不转睛。

妇女健康部经理吴燕清说,在给产妇们准备的各种产前课程中,有好几课都是要求准爸爸们同时到场的。从怎么照顾产妇,到怎么照顾新生婴儿,男同胞们也都得一样样学起来。

此外,吴燕清也笑著说,准爸妈们也不用担心太多,很多事都是水到渠成就会了。住在医院里,医生也会提醒爸妈给孩子进行例行体检和疫苗注射。

如果需要中文服务的医疗保健,还可以参考一下以下资料。Medicaid办公室,718-557-1399(中文按5);亲情保健 (Affinity),866-247-5678 (中文按5);关怀保健(HealthPlus/Amerigroup)866-242-0224;飞达利保健 (Fidelis)888-343-3547(中文按3);第一保健(Health First) 866-635-1522 (中文按4);大都会 (MetroPlus) 800-303-9626。

Share

Comments

comments

标签:

给我留言